Home

Back to Students' Corner

 

我自幼喜爱武侠小说...

by Lee Zheng Tao

我自幼喜爱武侠小说。认为练得一身好功夫是一件很酷的事。在我17岁那年我决定了学一门武艺,但一直不知该学什么。我想,像我这上盘轻,下盘重的人适合练什么武功呢?经过许多的搜索后,我接触了太极拳。

刚开始我并没参加任何课程,而是到 kinokuniya 买了一本 24 式太极拳的书。读了很多遍,照着书上的图案和解释习得拳法。在 youtube 上,看了一些练剑的短片,买了一把剑,在家里自己练。在我17岁那年的七月,有个家庭聚会,我碰巧和我一位在联络所习练太极的阿姨谈起了太极。在她的展示下,我看到了联络所所教的太极竟是那么的肤浅!我在书上学的都比她打的好,也更了解招式中的细节。从那天起我下定决心要找一位值得学习的师父。

我 18 岁那年, 决定到附近的 bukit gombak sports center 参加了杨式太极拳课。在bukit gombak sports center 有两堂太极拳课,其中一个是一位新加坡武术会馆教练所教的,我就不想上那堂课。就这样的参加了Rennie Chong Taichi training center 的课, 谁知一练就是十几年!当时的我并不知师父是多了不起,也不知太极之奥秘。我对自己的体力很有自信,但是在第一堂课,我几乎是爬着回家。教我们初级班的是大师兄“小陈”。当时我们初级班练了一个月的基本功才得开始练招式。在练基本功是,我发现了太极所运用的肌肉和其他的运动大不相同。特别推时,更是明显。当时的我无法了解为什么我推不动师父。不管我多用力。。。

渐渐的,我开始接触更多于太极有关的词汇,什么“坐如钟,站如松,走似风”,“上下相随”,“用意不用力”,”沉肩捶肘“。。。开始真是满头雾水。太极里的应用法和人平时做的不一样,需要调整思想,调整身体的反应。为了要把拳练好,为了要了解拳种的奥秘,我几乎无时无刻的都在想着怎么站,怎么坐,怎么走,怎么放松。单单学怎么站,尽量放松的站,就花了我几年。就这样 不知不觉的,太极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。

太极不仅对健康有影响,练了几年太极,以前脾气暴躁的我也渐渐的学会沉住气。在待人处事方面,太极和师父都给我上了不少课。太极讲求的是自然,平常心。当你能冷静的对待迎面而来的危机时,你就能随意把它化解。这道理不管在格斗或生活上都用得上。

练了十几年, 习得37式,把招式记住练熟之后下一阶段是什么?练剑吗?108式?扇?其实我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步。只把招式记住练熟是不够的。要精与太极其实需要能从内到外的控制自己的各个部位。想达到收发自如,上下相随,心,神,意,气,一致,我还差得远。最近,参加了太极retreat 后, 站在沙滩上时,我发现了其实我所练的还不够, 连站都不行, 我看我还是多练练几年,多想想,多体会,才来想别的。



November 2016

 

Page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