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

Back to Students' Corner

 

一念、意念

曾玉凤

回想几年前学习太极的初衷,只是为了取代停滞的瑜伽课程。如今,

从开始的无心、不坚持、犹豫不决到今天的摸索,一切在于两个字,"愿意 "。我对于自己散漫的一年而记不住太极三十七式感到惭愧。我决定积极的熟 念套路与招式,进而产生莫大的兴趣。 在探讨太极拳的领域,必须了解几个基本要求:

1. 虚领顶劲

虚领不可用力,脖子放松,轻轻向上顶起,神贯头顶百会。

2. 含胸拔背

胸略内含,气贴于背,致使胸宽与横膈膜向下拉,增加肺活量(即肺 部的呼吸量),则可力由脊发。

3. 松腰松髋

吴禹襄在"太极十三式说略"写: "其跟在脚、发于腿、 主宰于腰、形于手指、 由脚而腿而腰、总须完整一气。" 首先做到松弛,转身以腰髋为主。膝关节与踝关节放松,重心自然沉 下。臀部和后腿成一直线,两足在下盘稳固下形成弹力。 松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。松是为了协调与服务运动体系。松而不散 ,松而不乱,松中有神,松中相连,腰髋自然灵活转动,节骨气脈贯 通。

4. 分虚实

虚实能分,而后转动轻灵如迈步似猫行。提脚轻稳,落脚准确,两脚 之间虚实交换,重心不断向前滚动。

5. 沉肩坠肘

这是基本要求,也是终极要求。肘关节和地面保持合理的角度,目的 是为了产生放长击远的肢体。平顺的气能够引导逆气顺开,顺气节制 ,使气息循环不绝,绵绵不息。

6. 立身中正

"太极拳十三行功歌"里说,立身中正转换易。百会至涌泉,上下垂直线 要形成,转换才灵活。一动无有动,在立身中正的基础上,尾闾中正 ,建立丹田为核心,一动全动,节节贯穿,形成一气贯通的运动体系 。

7. 上下相随

陈长兴的"太极拳十大要论"说: "上欲动而下自随之, 下欲动而上自领之, 上下动而中部应之, 中部动而上下和之, 手动、腰动、足动、眼神亦随之动,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,有一不 动,既散乱也。"

8. 用意不用力

练太极拳全身松弛柔和,才能沉稳,外练下盘扎实,内练气沉丹田。 动作跟内部协调,不用拙力。 太极往往给人的印象是无杀伤力的。然而,太极拳所表现出来的圆形弧 ,都是适应技击角动须要,以破坏别人的灵活,建立自己的灵活,自圆才能 自活。 "太极八法"里叙述了八种劲力:

1. 掤在手臂 -- -- -- 向上向外之力,对方达不到胸部。

2. 捋在掌中 -- -- -- 向旁的横力,三分向下,七分向后。

3. 挤在手背 -- -- -- 面地向前推掷之力,双手用力一致,两腿抓地前弓。

4. 按在腰攻 -- -- -- 向前推击或向上掀之力,用时须顶头旋转,含胸拔背用 腰力发出。

5. 採在十字 -- -- -- 抓住对方手肘,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。

6. 挒在两肱 -- -- -- 以两臂向左右以腰带动上下挡开之力。

7. 肘在曲使 -- -- -- 远拳近肘贴身靠之说。

8. 靠在肩胸 -- -- -- 肩胸身背等身体借力贴身使用。 这八种劲都是太极拳里以柔制刚、刚柔并济的身法。纯刚无柔不为坚 ,纯柔无刚空白力。

学习太极拳不只是强身健体,更是了解养生之道与处世的一门深奥的 学问。学习太极拳与做人处事都有一样的哲理,就是要学会放松。松跟沉是 一起的,坐马下沉要注意自己的两腿关节和跨的结构,不断练习以缩小误差 ,用意念来控制,那里僵拙,就那里松柔。所谓快打慢、慢打迟;放松就是 最快,最快就是放松。做人亦是如此,身段要放软,不断的反省以纠正曾经 犯过的错误,体会别人的感受,启发自己的悟性。

一念天堂、一念地狱,是人向善向恶的指引。意念是练太极拳的经 络,如地之有沟渠,沟渠不塞而水行,经络不闭则气通。

我藉此文记录我从各位前辈师友的心得,警惕自己以愚钝的资智、疲 弱的体质,潜移默化的耐心学习。

我衷心感激师父、师兄师姐们的指导,更开心这个大家庭已成为我生 活的一部分。



August 2016

 

Page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