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
太极与中医 by Ng Siah Peow 在一个巧合的机缘下,我认识了张师父,并且接触了郑子太极拳。这四年里,师父的细心栽培与指导, 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了解与体会。他在太极拳里巧妙地融合了哲学、物理学、心理学、物理治疗法、经络与气血等学说与理论。让我受益不浅的是, 太极拳和中医学理论的结合, 更是很好地发挥与显现出太极拳的阴阳养生效用。 (阴阳) 在中医学中,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,是标示两种对立特定的矛盾属性,如明与暗、表与里、寒与热等等,又标示两种对立特定的运动趋向或状态,如动与静、虚与实、上与下、内与外、等等。中医学也用阴阳互根的观点,阐述人体脏与腑、气与血、功能与物质等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。互根指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、相互依赖,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。阳根于阴,阴根于阳,无阳则阴无以生,无阴则阳无以化。这两种原则均可在太极中,虚与实见到。又如在马步方面,注重70% 重量在前脚时,就是实步;后脚的30% 就是虚步。虚步与实步是互相撑开着,也是相互扶持着。此外,相互对立阴阳中的任何一方也包含着另一方,称阴阳互藏,即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。在静态时,太极学者如能感觉到体内的气在运行,这就是阴中之阳。在动态时,太极学者应持有冷静的内心来应付任何恶劣的情况,这就是阳中之阴了,动静结合,刚柔相济。中医学也认为阴阳转化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,阴可以转化为阳,阳可以转化为阴。太极中的每一招式即可见到,如从攻变守,从虚变实等。 (形神意) 形神合一,是中医学的生命观。凡产生一切机能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,皆为形。而人体生命的主宰及总体现,包括了精神、意识、思维活动,概称之为神。因此,养生只有做到形神共养,使形体强健,精神充沛,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,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。形神共养,神为首务,神明则形安。神为生命的主宰,宜于清静内守,而不宜躁动妄耗。故中医养生观以调神为第一要义,守神以全形。通过清静养神、四气调神、积精养神、修性怡神、气功练神等,以保持神气的清静,增强心身健康,达到调神和强身的统一。中医养生学主张动以养形,以形劳而不倦为度,用劳动、舞蹈、散步,导引等,以运动形体,调和气血,疏通经络,通利九窍,防病健身。意念是没有识神思维过程的人脑潜在功能的轻度活跃。识神是人脑的浅层功能。原神(元神) 是人脑的深层功能。原神是人脑固有的先天自然功能,与气有直接关系。“意到气到”,“以意领气”,其“意”就是生命场及生命信息流体的气机系统。它通过人脑固有的信息沟通,对气物质过程直接进行定向引导。太极学者需具备形、神、意合一。以平静的心和意识(神)来带动、控制全身各机体表达出太极招式(形),并配合意念(意)引导全身气的运行,从而达到个体的养生。 (经络) 我门练气时,宜思想安静,心情愉快、起势时应头虚顶下颌微收、沉肩、坠肘、松腰、松胯 、中正安舒,气沉丹田,呼吸顺其自然,舌头微搭在上颚形成一个桥梁,以意引气,意气合一。意念气从命门(相对于肚齐)随脊柱上百会(头顶),后下脸喉胸腹丹田,为一小周天,达到经络养生。经络,是经和络的总称。经,又称经脉,有路径之意。经脉贯通上下,沟通内外,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。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,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。络,又称络脉,有网络之意。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,较经脉细小。经络相贯,遍布全身,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网,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复杂的联络交会,组成了经络系统,把人体五脏六腑、肢体官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,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。所以说,经络是运行气血,联络脏腑肢节,沟通内外上下,调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的通路系统。 2012 |
|